4月27日晚,证监会、深交所发布了规章草案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次日,A股沪深两市双双高开,盘初市场下挫,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均一度跌超2%,随后指数探底回升陆续翻红,其中创业板指涨0.6%。分析指出,创业板改革亮点颇多,促使企业“优胜劣汰”,壳企业加速出清将成为未来趋势。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在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之际,创业板改革体现了中央加快资本市场改革,以改革红利推动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决心。新经济乘着改革春风迎来新机遇,广东省应借力资本市场推动区域新经济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改革亮点▶▷
降低发行门槛 提升市场包容性
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里程碑,创业板的改革备受瞩目。其中,注册制试点的发行制度改革是最大亮点。从对发行主体的要求上,创业板降低了发行门槛,提升了市场的包容性。
具体看来,创业板进一步完善了盈利上市标准,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同时,取消了目前现行发行条件中关于营业业绩、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此次改革,创业板定位更加清晰: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在退市制度方面,创业板不仅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退市指标,还简化退市流程,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交易类退市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提升退市效率,强化风险警示,对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设置退市风险警示制度。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创业板改革旨在加速优胜劣汰。博时基金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尹浩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推出,体现了监管层对创业板股票“宽进严出”的优胜劣汰制度安排,引入更多具有成长性的创新创业企业,同时完善退市制度,加大劣质企业出清力度,推动创业板健康发展。
投资机会▶▷
头部企业新兴产业受益
在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交易层面,此次创业板的交易制度也引入创新机制进行了完善。首先,创业板新股上市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后日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
其次,创业板的交易准入门槛有所提高。对新申请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的个人投资者,增设了前20个交易日日均10万资产量及24个月的交易经验的准入门槛。不过,创业板存量投资者仍可继续参与交易,其中普通投资者参与注册制下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创业板股票交易,需重新签署新的风险揭示书。
创业板改革对A股市场影响如何?平安证券研究所金融研究团队副总经理王维逸向记者指出,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有望给A股市场带来红利和分化,头部企业、新兴产业和龙头券商最为受益,但需尾部企业的缓慢出清。一方面有望提升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上市门槛和融资成本,助力新兴产业升级,一批中小新兴企业将迎来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带来资本市场投资生态重塑,提升市场投资的专业性,加速企业优胜劣汰,资源将更集中于优质企业而加快尾部企业出清。
招商基金首席策略师姚爽则表示,预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短期有利市场活跃度上升,利好券商。随着注册制及严格退市的逐步推进,“壳”价值被进一步稀释,中长期看,头部优质公司的价值更加突显。
发展机遇▶▷
大湾区新经济获新动能
自2009年设立以来,创业板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重要平台。
截至2020年4月,创业板市场共有上市公司超过8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比重超过10%,其中超过九成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七成以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迈瑞医疗、宁德时代、爱尔眼科、智飞生物、乐普医疗等一批标杆性企业。
设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改革正式落地,将有望进一步激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活力,为区域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湛表示,无论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要企业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且具备高成长性,创业板就应当为之提供发展壮大的平台,尤其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各类高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对接如虎添翼。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奇霖则指出,新经济对广东省、珠三角和深圳市增长的拉动率将越来越高,但新经济高度依赖于创新,而创新需要加大投入,在创业板改革后,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将更为便捷,资本市场通过提供资金和正向激励,能够加快创新活动。
因此,李奇霖认为,鼓励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符合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上市,是广东省借力创业板改革发展新经济的关键,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