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进数字经济总部企业最高奖五千万
3月30日,被称为广州数字经济“1号文件”的《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2条”)在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
这是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也是广州面向全球第一份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才的宣言书。
此次“22条”基于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视角,提出了1个目标、3个定位:
1个目标,即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
3个定位,即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
到2022年,广州将建成8个数据要素流通治理重大创新成果、15个重大创新实验平台、30个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00个技术领先的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并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领域形成一批数字化治理成果。
疫情期间,数字经济“补位”改变生活,背后都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支撑,也体现了对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巨大需求。
推出“22条”,托举“新基建”,广州“鸣枪”起跑。
“22条”有哪些亮点?
站位湾区,面向全球。
“22条”紧密衔接国家对广东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功能定位以及粤港澳创新要素高效流通的重点探索任务。
争取国家支持在广州特定区域实行穗港澳三地数据跨境开放共享及安全管理,促进穗港澳地区跨境资金和商贸物流等方面便利化流动。首期还将推出超过100个技术领先的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面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创造高地。
同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探索利用知识产权、数字版权等数字资产证券化手段,促进创新要素价值流通,提高技术成果转化能力。通过探索建立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用、交通、医疗等领域政府数据分级分领域脱敏开放。
紧扣实际,布局长远。
在着眼广州产业优势和产业应用技术需求的基础上,聚焦未来技术,加快数字经济关键核心应用科技攻关。政策分别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的交叉融合、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明确集中攻关方向和具体细分领域。
以生物医药为例,广州提出积极推动跨产业链延伸发展,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支持计算生物、人工智能与智能诊疗、药品设计研发、基因分析、医用机器人、3D生物打印等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技术的交叉融合。对于生物医药数字化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最高可给予1亿元支持。
广州是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22条”聚焦产业支撑,围绕广州制造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两大核心任务,加速重点领域向数字制造和数字服务转型升级。特别是针对堵点问题,就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和传统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等方面提出具体奖励政策。
强调协同发展,争创国家平台。
此前,广州已经划出4个片区作为数字经济重点载体,此次还“点名”多个区域型集聚区形成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一核多点”的协同发展格局。
在此前发布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广州试验区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包括“四片区”:海珠琶洲核心片区、番禺广州大学城、天河国际金融城片区、黄埔鱼珠片区。作为核心空间载体,要一起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源,争创国家级平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还将支持越秀区加快建设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南沙区加快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天河区加快建设广州软件谷和中央商务区、白云区加快建设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区域性载体,为数字经济带动城市焕发新活力发挥重大示范作用。
此外,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保障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广州从多个方面给出保障。其中,新引进数字经济总部企业最高可给予5000万元奖励。对生物医药数字化领域特别重大项目,以市场评估地价为基础,充分考虑项目特点综合拟定出让起始价格。
“新基建”哪些加码先行?
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出台和发布了若干政策和文件。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背后离不开“新基建”强力支撑。当我们从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内涵也随之革新。过去,对于基础设施的理解主要是铁路、公路、桥梁等“铁公基”领域,至今仍是经济活动离不开的要素。
而“新基建”却有时代烙印,涉及的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产业发展研究部主任工程师左铠瑞所说,这场疫情在延缓中国5G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的同时,也让国人第一次大范围感受到5G+多种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效率提升,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步伐有望加速。
“新基建”既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是未来20年数字经济时代,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
因此,“新基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2月3日到3月4日,30天时间内,仅中央层面就至少5次部署与“新基建”相关的任务。平均不到一周,就谈一次。
广州拥有哪些“风口”?
此次“22条”中,广州聚焦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和未来布局需求,分别从“新基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布局规划和具体需求,包括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轨道枢纽城市,加快推动3个高速铁路项目、7个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以及一批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项目。未来三年,区域智慧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
加快“新基建”进度,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
广州发力“新基建”是有基础的。以数字经济为例,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国领先,拥有全省唯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更是对数字化支撑提出了新的需求。
3月29日,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基建10条”。这是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产业政策,将有力推动黄埔区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样板。
广州抢抓“新基建”是有大“生意”可做的。
3月29日,淘宝直播发布《2020淘宝直播新经济报告》,广州位居全国第二,广州老板是使用淘宝直播最勤快的生意人,开播场次全国排名第一。日前,广州市商务局出台“16条”方案提出,预计到2022年,孵化1000个网红品牌,培训1万名带货网红、“网红老板娘”等,将广州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直播电商之都。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第一通5G电话在黄埔区拨通。目前,广州全市建成20246个5G基站,数量全省第一。按照建设进度,2021年,有望成为全国建成5G基站最多的城市。无论是5G基站建设,还是大数据中心,每一个领域身后都是千亿、万亿乃至数十万亿级的大市场,投资潜力巨大。
广州通过“新基建”还可以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借鉴。如何提升政府效能,推动政策精准落地,背后是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考验。广州强调以营商环境改革为总抓手,推进政务服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这都离不开数字基建的赋能。
发力“新基建”,广州此其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