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广州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拉开新冠肺炎防控的人民战争。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一线城市,2月17日、18日,连续两天广州市报告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0例,截至目前无死亡病例。那么拥有2000万人口的广州,如何做到的?“科技就是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广州市科技战线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机构、企业等,以专业的素养、无畏的勇气始终奋战在“战疫”第一线,为“战疫”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与疫情赛跑,迅速部署科研攻关“主阵地”。
在“战疫”过程中,占得先机是防控的重要条件。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自广州赴武汉调研,指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后,市科技部门立即研究部署,并于1月23日召集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专题研究,充分发挥省实验室科研能力强的“头雁”作用,在科研攻关打好疫情防控的硬仗中与时间赛跑。当天,省市联动启动应急立项,围绕重症肺炎临床救治、院感综合防控、病毒溯源与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疫苗研发、药物研制、检测诊断等进行攻关。1月27日,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启动首批紧急攻关项目,涉及快速检测、疫苗开发、药物研发、致病机理与优化方案、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2月4日,广州市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科技项目管理有关事项印发通知,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简化程序,实行“不见面”服务。2月14日,科技支撑持续强化,市科技局出台“暖企12条”,通过资金支持、金融引导、简化流程多措并举支持科技企业“战疫”,从支持科技企业参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及成果应用、降低科技企业研发和运营成本、提供科技金融精准服务、加强人才保障和科技管理服务等四大方面支持科技企业。其中,投入200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在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中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重大传染病防治技术科研攻关 ;安排1250万元鼓励和支持本市创新创业载体为承租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提前拨付3500万元用于科技企业科技金融补助。2月17日,在省市联动及组织省实验室开展应急攻关的基础上,市区联动确定了21个支持项目,支持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2月18日,广东省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省、市科技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就科研应急攻关情况及成果向全社会发布。
科学家领衔,科研机构“冲锋陷阵”
广州“战疫”取得重大突破,离不开本地科学家的“统帅”作用,在钟南山院士、徐涛院士、陈新文院长带领下,重点科研机构发挥了主力军箭头作用。
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始终奋战在“战疫”第一线,在他的指导下,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月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联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在P3实验室分离出病毒后展开了药效筛选,筛选54个已上市的中药和化药,开展抗新冠肺炎病毒的体外药学研究。2月13日,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赵金存介绍,实验室团队在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了活的冠状病毒。2月14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透露,实验室联合多家研究机构,最新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已在实验室和临床完成初步评价,仅需采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且患者的血浆稀释500至1000倍后,仍能检测出阳性条带。
作为中科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小组组长,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主任徐涛院士亲自主持实验室科研攻关工作。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作为全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实验室之一,充分发挥攻坚作用,围绕快速检测、治疗、疫苗等三个方向共部署首批应急专项,成立紧急攻关队伍,组织实验室优势力量进行集中攻关。科研攻关的关键时刻,科学家敢于担当、立于潮头的精神展露无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科主任江山平、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李尹雄等亲自签署紧急攻关任务《责任状》,用自己的全部职业生涯和科研信誉作保证,带领项目突击队分秒必争、攻坚克难,保证全部精力投入,不从事与此无关的工作,并在任务完成前不考虑论文发表和个人利益。正是这种科学家精神,在磷酸氯喹科研临床试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磷酸氯喹从广州推广至广东全省使用,并在湖北开展临床试用。磷酸氯喹“老药新用”临床试用,首批入组的10位病人,服药后2-10天转阴,平均转阴时间6.65天;截至2月17日,全省共有10个定点收治医疗机构累计入组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128例,转阴病例81例,转为弱阳性1例。目前,省外在湖北荆州等多个城市的进一步扩大样本试验正在进行中,初步显示也有较好效果。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陈新文,深度参与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应对疫情科研攻关项目,积极协调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磷酸氯喹等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推进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联合共建P3实验室。
广州超算中心联合相关研究团队根据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水解酶(Mpro)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利用自主研发的星光超算应用平台集合传统统计、高通量计算及最新AI方法的新药筛选平台,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重点针对已上市药物进行虚拟筛选,发现了多种可能起作用的潜在药物,给出了所筛选的30种潜在药物列表,包括六种此前未见报道的药物。
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疫情期间向科研机构提供免费资源共享服务,支持在病毒传播、快速检测、对症药物、疫苗研制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提供包括高性能算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云计算与云存储、基础数据与开源科学软件等。
广州中科院软件所依托区块链技术研发企业复工报备系统,目前已有1106家企业完成复工“云报备”。
高科技企业显身手,齐心协力共筑疫情全链条检测、防控、保障“长城”
检测类企业,兵强马壮快速出击。
达安基因作为国内分子诊断龙头企业,研制出全国首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超快速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1月29日至今已生产出货诊断试剂盒302万人份,实现最高日产量突破53万人份,助力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临床样本筛查工作。达瑞生物研发的新冠肺炎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速度快,10分钟内出结果。截至2月17日,达瑞生物新冠肺炎2019-nCoV 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4个产品共累计生产38万人份。金域医学积极承接包括雷神山医院、武汉、湖北等关键区域的核酸病毒检测重任,并随广东医疗队支援湖北荆州,目前,已在包括湖北、广东、安徽、重庆、陕西等全国19个省市区陆续开展抗击疫情,投入相关人员超过1000人,其中在武汉、荆州等湖北一线战“疫”的金域相关专业人员已超110人,全集团核酸单日检测能力可根据需要达到7万例。万孚生物宣布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卡,是全国最早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单位之一。科方生物生产的微测系列免疫荧光分析仪,依靠检测准、速度快、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优势,在武汉市第十一医院、解放军921医院等机构应用,有效缓解医疗人员紧缺的压力。2月6日 广州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微量精准核酸检测”专利技术,研发出新冠病毒精准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比常规核酸检测灵敏度高5-100倍,有望解决或改善“假阴性”问题。
防治类企业,布下疫情防控“天罗地网”
广药集团1月27号提前复工复产,生产车间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加班加点,保证抗病毒口服液、猴耳环消炎片等抗病毒药品的市场供应,全力以赴,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广药力量。2月18日,广药集团下属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紧急生产磷酸氯喹,首批50片药品已生产完毕将在近日上市并投入临床。面对突来其来的新冠病毒,华南疫苗承担了广东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专项“基于BEVS平台技术的2019-nCoV S蛋白疫苗开发”,并组织了著名疫苗研究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病毒学博士彭涛教授等一批科研骨干投入紧张的研发工作当中。目前已经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关键抗原位点设计和基因合成,并制备了表达重组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正在加快速度制备重组蛋白。百奥泰2月18日向CDE提交抗IL-6受体抗体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申请,希望有机会尽快帮助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缓解病情,早日治愈。复能基因为加快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对外无偿提供GMP条件生产的300万反应单位(Reaction Units)核酸检测试剂盒核心酶蛋白(Taq DNA聚合酶),为支持2019-nCoV病毒及疾病的基础研究,无偿为学术界提供编码冠状病毒受体。
保障类企业,筑起疫情防控坚实防线。
1月31日 广州在全国率先推出“穗康”小程序线上口罩预约购买系统,首日点击量超过1.7亿,上线15天累计访问量超6亿,面对高流量的负荷能力,背后的技术支持让系统始终运行如常。由广州中科院软件所、中科智诚、中科易德团队研发的广州市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正式上线运营,汇聚210项、27万余条防疫数据,防控情况一屏尽览。为解决当前口罩紧缺问题,广汽集团一方面加紧自制设备生产口罩,另一方面派出技术力量支援广州的口罩生产。广汽集团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于2月11日开始进行安装和调试,预计2月22日完成12台设备的自制,2月底完成30台。广汽传祺联合广汽部件技术骨干实地调研后,在技术、品控、现场管理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并推进落实。主要瓶颈问题解决后,日产能将提升80%,达到180万只/天。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探测体温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在广州南站等地安装。该设备支持多人同时移动测温,测量温差在±0.3℃之间,一旦体温超过37.2℃会自动报警提示风险。面对本次疫情,广东翼景研发人员迅速做出应对,在无人机上挂载扩音器、红外热成像仪等进行高空喊话、视频监控及红外体温监测等,相当于在社区的复杂环境上空盘旋一个长着翅膀的‘喇叭’、‘眼睛’、‘体温计’,能够从高空进行大范围的监控,并捕捉相关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有效地提升了防疫工作的质量。高新兴科技自主研发的升级版5G警用巡逻机器人“亮相”,可实现红外线5米以内快速测量体温,并识别过往人员是否戴口罩。普理司科技在全国首发柔性AI视觉“众智”口罩机,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鉴别和操控,大幅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日产口罩15万片。
科技届总动员,金融纾困、科普宣传齐发力
疫情发生后,广州市科技信贷风险资金池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紧急受理资金池业务申请,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审批”,并及时发出科技信贷需求“征集令”,通过微信、网站等媒介广泛征集科技企业“战疫”信贷需求,初步收集209家企业超过11.5亿元融资需求。随后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协调资金池合作银行为科技信贷业务申请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并督促合作银行在最短时间内放款。广州海洁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通过资金池在2天内即获得兴业银行200万元科技信贷,为其生产抗疫急需的“医疗净化负压隔离病房”“医疗净化隔离病床”等产品,提供紧急资金周转。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等资金池23家合作银行在第一时间开通线上业务办理渠道,加大应急贷款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的科技企业给予特别利率优惠,并减免相关手续费用。广州农商行为疫情防控企业定向提供贷款优惠利率,贷款执行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不低于1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科普基地开展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疫情防控相关应急科普宣传,帮助公众理性面对疫情、掌握科学防护知识、保障家庭和个人健康,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倍特生命科学科普基地开展4场线上防疫科普公益讲座以及5期“口罩是否能重复使用”相关视频,累计获得49万次的阅读量。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南山抗疫科普小讲堂”,采用问答科普进行答题挑战,涵盖不同风险人群防护特点以及口罩使用等专业知识。
广东科学中心联合市科学技术交流馆有限公司等16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开展“科普联动筑防线,众志成城战疫情”网络有奖问答活动,答题参与人次达3.5万次。《中国家庭医生》健康科普基地创作了科学防控新冠肺炎宣传科普挂图系列,免费赠送全市170多个基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