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广州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共享平台

广州市科技局新年计划书 推动广州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

发布时间:2022-02-21 点击数: 2444

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广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弓鸿午接受采访表示,接下来一年,将聚焦市十二次党代会的工作任务,推动广州从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

2-1.png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航拍。陈忧子摄图片

彰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作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广州市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现重大突破,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作,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增至21家和256家,分别占全省70%、60%。创新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银行发放企业贷款超500亿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速,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是2015年的6倍;技术合同成交额2413亿元,是2015年的9倍。

“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为市科技局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做出了清晰明确的指引。”弓鸿午表示,市科技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市十二次党代会的工作任务,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持续增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作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战略支点,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推动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

一是加快建设以“一区三城”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轴,努力将“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打造成为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动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工业软件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三是建立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支持体系,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以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保障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四是优化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分层分类评价体系,支撑建实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战略支点;五是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圈。

力争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工业软件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图为人工智能。骆昌威摄

打造城市“第三中轴线”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

2-2.png

以“一区三城”为核心,将贯串南北的科技创新轴建设成为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图为粤芯二期。杨耀烨摄

“科技创新工作,要做实做细。”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全市科技部门要聚焦全省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监测指标体系,分解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孵化育成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自主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等重点工作。

首先,要提振精气神,充分认清形势,坚持问题导向、稳中求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同时,思考规律、掌握规律,强化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做好科技领域“放管服”工作。此外,聚焦重点,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组织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和《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围绕重点工作全力以赴出亮点。

记者了解到,市科技局正围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以“一区三城”为核心,将贯串南北的科技创新轴建设成为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打造新时代城市第三中轴线,支撑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创新发展。以这条“中轴线”为基础,健全鼓励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力争取得一批从“0”到“1”的突破。

人才是第一资源。市科技局提出,依托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集聚优势,汇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建好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着力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

此外,着眼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圈,集聚更多行业影响力强的风投、创投机构,用好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构建“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把“要创业来广州、要创新到广州”叫得更响。

广州市科技局新年“计划书”

1.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建强建实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集聚更多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建好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信息、工业软件等领域持续攻关,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3. 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聚焦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进一步加强人才政策的精准度,汇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4. 强化科技创新生态优化

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构建“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与激励制度,打造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1. 上一条
  2. 返回列表
  3. 下一条